表彰优秀异地务工人员,这个可以有!
陆夷
“粤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异地务工人员工作先进集体”,日前,广东一则评优评先的报道,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表彰劳动模范的屡见不鲜,专门表彰优秀异地务工人员的却比较罕见。这一表彰起源于2015年7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表彰对象为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取得优异成绩、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农民工,必须是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或就地就近转移就业3年以上,从事非农产业或在农业企业务工的劳动者,并曾于2016年、2021年举行过两次表彰大会。就广东层面来说,2021年曾有相关文件征求意见,写道“每3年开展一次”,但此次表彰或属首次。据报道,79名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来自制造业、快递、家政、环卫、安保、医疗护理、餐饮、殡葬、职业培训等行业,还有返乡创业者,均以基层和一线为主,确实符合很多人对“农民工”的印象。
为什么广东不叫“农民工”,却选了这个有点拗口的名字?其实早在2012年,广东就首次在正式文件中将“农民工”这一称谓改成“异地务工人员”,此后在官方文件和报刊媒体上就少见“农民工”的字眼。虽然这一称呼比较书面化、略带时代色彩,不像长期沿用的“农民工”使用范围广,也不像时下流行的“打工人”这么为人熟知,但确实体现了一个人口流入大省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尊重和呵护,是比较先进、值得肯定的。
这很大程度上,与广东的特殊省情分不开。作为异地务工人员第一大省,目前广东共有异地务工人员4300多万人,其中外省在粤务工人员有2400多万人。而在这些跨省流入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达九成以上。七普数据显示,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7.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9个百分点。多年来,广大异地务工人员为广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异地务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或坚守岗位或及时返岗,有力破解了“用工荒”,推动了广东经济稳步复苏。因此,荣誉榜上,理应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这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传递出了开放大省的温度与气度。
往前看,类似的暖心举措也会对全省人口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批优秀异地务工人员之中有76人曾获得各项荣誉和奖励,有省、市技术能手,市、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城市美容师,优秀工匠,企业安全标兵,优秀员工等。他们选择在广东扎根、发展,也是为广东投下的“信任票”“信心票”。只要不断营造爱才、惜才、敬才的氛围,切实构建“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就能推动“人口红利”加速转向“人才红利”,有力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有一天“异地务工人员”这一过渡称谓也会成为历史。回归现实,除了表彰先进,也要用心用情切实解决千万异地务工人员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守护凡人微光,激励奋斗出彩,让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